清风文苑
母亲的唠叨
稿件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发布时间: 2025-10-24 08:48:30
母亲是地道的农民,平日除了忙耕种就是忙家务。她在劳作中时常唠叨的话,是我人生路上最珍贵的提醒。
儿时,学校家里都有“劳动课”。放学回来,写完家庭作业,就写“劳动”作业——扫地。大人有大人的活,孩子有孩子的活。“双抢”时,家里几亩地是试卷,庄稼则是题目。地里层出不穷的杂草最让人头疼,如防不胜防的错别字,要及时除掉。母亲常说:“人勤地生宝,人懒地长草。”
有一次做晚饭,厨房里热似蒸笼。母亲浑然不觉,往灶膛里添了把稻草,火星“噼啪噼啪”溅到脚边,“人要熬得住,米要煮得透。天若不热,庄稼就结不出饱满的粒。”母亲的话分外实在。
第二天曙光初现,露水还挂在草尖上,我随母亲一起挎着竹篮去菜园摘菜。“大暑无酷热,五谷多不结。”她边说边掐下豇豆的嫩尖,“只有晒足了日头,豆荚才鼓得圆,吃着才够味。”菜园里的苦瓜藤顺着竹竿向上爬,她用绳子把石块绑住后系在长歪了的苦瓜花后面,“瓜长歪了要及时扶正,人也一样,路走歪了要及时调整。”
有一年大暑,遇上干旱,玉米叶子直打卷。母亲不急不躁,每天太阳落山后,挑着水桶去浇灌,念叨着“大暑有雨秋水足,大暑无雨吃水愁。”田埂上的脚印连成串,“去年这时候下了几场雨,塘里的水到秋收都没瘦,今年就得省着点。”
第二年雨水充足,母亲教我们用铁锹在玉米根旁挖浅沟,把水引到最需要的地方,“就像过日子,得精打细算。”雨停后,母亲剥开一片翠绿的叶子,指着刚冒头的玉米须说:“伏天雨丰,粮丰棉丰。”庄稼人不用看日历,看天看地就知道该干啥。此时,田埂上的黄豆苗昂着头,她蹲下来数豆荚,“庄稼靠人管,人穷地不懒。多结一个是一个,都是汗水换的。”
母亲的唠叨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。有一次母亲带我去割麦子。头顶烈日灼烤,手里麦芒如针。我割一会,歇一会。母亲则一路快进,很快就把我甩在后面。母亲抹着汗告诫我:“不怕慢,就怕站;站一站,二里半。有站的工夫,咬牙坚持,早割到头了。”
此后的学习工作中,这句话像启明星亮在我心里。水滴石穿,绳锯木断,只要肯下苦功、坚持不懈,成功就在不远处。
每年国庆节我都回家帮母亲秋收。虽然收割机械化了,但母亲有空了还是要亲自动手。她说机械收不干净,肯定有漏网之鱼。机械收完后,她还要一垄垄扒拉着寻一遍。我劝她别太辛苦,几亩地,啥时候寻完?母亲则头也不抬,一边寻一边唠叨着:“眼是孬蛋,手是好汉。”
眼下又到了秋收时节,我又想起母亲在烈日下劳作的身影,想起她那些带着泥土气息的唠叨——这些话是母亲用一生写给土地的答卷,它们像一粒粒饱满的种子,在我心灵的土壤里生根发芽……(陈白云 作者单位:湖北省荆州市纪委监委)
>>><<<